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 查询
首页 -> 鸟类图库 -> 棕胸竹鸡
棕胸竹鸡 来源: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:2020-11-13 14:20:49

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: 保护野生动物,杜绝野味,它们不属于餐桌。


棕胸竹鸡(学名:Bambusicola fytchii):小型鸡类,体长30-36厘米,大小和灰胸竹鸡相似。体羽多为深浅不同的棕色,胸颈部有由宽阔栗色条纹形成的宽阔项围,眉纹白色或皮黄色,紧接其下有一黑纹或栗纹。颏、喉和颈侧茶黄色,胸栗棕色,两胁和腹具粗大黑斑。雌鸟和雄鸟相似,但眼后纹为棕栗色,下体黑斑较少和较小,野外特征均甚明显,容易识别。

 

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坡森林、灌丛、草丛和竹林中,分布区域狭窄,数量稀少,不常见,以小群栖居。雄鸟春季异常喧哗,常飞上桤木栖木鸣叫。多近溪水。受惊时飞行数米远即遁入高草丛中。杂食性。主要以植物幼芽、浆果、种子、以及大豆、小麦等各种农作物为食,也吃各种昆虫、蠕虫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。分布于中国西南部、越南北部、缅甸和印度阿萨姆邦。


_DSC7763.jpg


形态特征

棕胸竹鸡雄鸟自额至枕棕褐色,具细小而不甚明显的黑色羽干纹,眼先淡棕黄色,眼后有一粗的黑色纹,向后延伸至颈;紧接其上又有白色沾棕的眉纹,亦向后延伸至颈。后颈栗棕色,具灰棕色羽缘;上背、肩、次级覆羽和三级飞羽褐灰色,缀有暗褐色虫蠹状斑和棕黑色近端中央斑,两边有栗棕色条纹;三级飞羽具窄的白色端斑,下背、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,密布有细小的暗褐色虫蠹状横斑。尾上覆羽末端具白色斑点,较长的尾上覆羽末端中央还具黑色斑点。尾羽、初级覆羽、初级和次级飞羽大都红棕色,中央尾羽红棕色较淡,并缀有棕白色和棕黑色虫蠹状横斑。颏、喉和头、颈的两侧淡棕黄色,略较眼先为深;前胸深栗棕色,羽缘缀有灰色;后胸、腹至尾下覆羽淡乳黄色,除肛周外各羽均具黑斑;腹侧和两胁白色,具黑色横斑,到近端处扩大为三角形斑,几相连成一片黑色。


雌鸟和雄鸟相似,但眼后纹不为黑色而为棕色,下体黑斑较小而少。


_DSC9848.jpg

提示:以上图片由摄影师徐长红授权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栖息环境

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坡森林、灌丛、草丛和竹林中,特别喜欢在陡峭山沟溪流旁的灌丛和草丛地带活动。有时也到麦田觅食,晚上栖息于树上或竹林上。


指名亚种在中国云南及四川南部为不常见留鸟,栖于高草及竹林灌丛,由低山至海拔2000米左右。


生活习性

常以小群栖居活动,群由数只至20多只组成,冬季结群较大,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。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,取食地和栖息地较固定,领域性较强。通常在天一亮即开始活动,一直到黄昏。晚上栖于竹林或树上,常成群在一起栖息,头朝向同一方向。天冷时群间个体靠得较紧,常栖于同一树枝,天热时个体间距离拉大,或分别栖于几个树枝。多数时候都在地面草丛中活动,常成行在草丛中穿行,并发出‘Sha,Sha’的声响。受惊时则藏匿于草丛中不动,一般很少起飞,当人迫近时才突然飞起,群体分散飞向各方,飞行迅速,两翅扇动较快,但不高飞,通常紧贴地面飞行,而且不持久,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。有时也急飞上树,特别是当被猎犬追击时。有短距离的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,夏季常上到山腰或山顶,冬季则下到山麓平原。雄鸟春季异常喧哗,常飞上桤木栖木鸣叫。多近溪水。受惊时飞行数米远即遁入高草丛中。


杂食性。主要以植物幼芽、浆果、种子、以及大豆、小麦等各种农作物为食,也吃各种昆虫、蠕虫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。


昆明红嘴鸥、高黎贡山百花岭、香格里拉纳帕海、草海湿地、响鼓箐滇金丝猴、长江第一湾风光、梅里雪山+拍鸟综合摄影团


[ 责任编辑:国际旅游摄影网 ]
最新评论
加载更多
关于我们| 团队荣誉| 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| 招贤纳士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@ 2015- 国际旅游摄影网 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客服电话:010-53682893 邮箱:gjlysy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  邮编:102206
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